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“三農”工作總抓手
,中國在2020年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,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,貧困縣全部摘帽,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。
脫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、新奮斗的起點。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后,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不能止步,要做好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,這是“三農”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。一方面,鄉村振興對農業農村發展提出更高要求,將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,筑牢防止返貧防線,從根本上杜絕成規模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出現。另一方面,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,表明中國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努力,已經從針對特定人口脫貧,向全面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轉變;從針對特定的832個貧困縣、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,向促進全國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綜合發展轉變。
中共十九大報告對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概括,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,按照產業興旺、生態宜居、鄉風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總要求,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,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。總要求反映了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。由此可見,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、人才振興、文化振興、生態振興、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。
鄉村振興的五個方面相輔相成、缺一不可。產業振興就是要實現農業強、農民富和生產現代化,這離不開扎根農村的人才隊伍。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,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,部分農村出現“空心化”現象,必須大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,加快戶籍制度改革,構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,為農村吸引人才、留住人才。生態振興強調農村實現綠色發展,要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,改變農村“臟亂差”現象,建設美麗鄉村,發揮農業作為生態涵養產業的作用。鄉村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要加強新時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,破除農村存在的愚昧、攀比等不良風氣,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新時代農民。組織振興著眼鄉村治理,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,健全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。
反貧困是人類共同面臨的一項歷史任務。中國積極落實并提前10年實現《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》,成為國際減貧事業的倡導者、推動者和貢獻者,充分彰顯了中國的治理優勢和制度優勢。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,中國農村從貧窮走向發展,將繼續邁向富裕,這離不開中央的統一領導組織、“全國一盤棋”的社會動員、科學精準的方式方法,更離不開貧困地區內生發展能力的不斷提高。中國已經并繼續向世界證明:“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。”
注:本圖文來源于網絡平臺,僅供學習交流使用,不作商業用途。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。
上一篇:做好全域旅游規劃,這6點要慎重下一篇:【綠道案例】遵義游樂園——黔北最大的游樂園相關內容